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,总觉得全身到处都疼、坐卧不安伴随疲惫、晨起僵硬感、情绪不宁等,去医院检查做了CT和核磁又都显示正常,吃了止痛药感觉一点效果没有?这个时候要警惕纤维肌痛综合征。
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疼痛
纤维肌痛综合征(FMS)又称纤维肌痛症,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疼痛,即“哪哪都痛”,同时还伴随着疲劳(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仍无法解除疲劳感)、睡眠、焦虑等问题。
有研究者梳理过该病的核心症状,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全身弥漫性疼痛、睡眠障碍、疲劳、外周压痛点、肠易激惹症状(腹泻、腹痛、便秘、腹胀)、膀胱易激惹症状(尿频、尿不尽、尿急)、认知障碍、怕冷和心悸胸痛。本病并发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%-40%。
要注意的是,要明确诊断这个病,其病程需要持续3个月以上,不少患者还合并紧张性头痛、颞下颌关节紊乱症、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。纤维肌痛症好发于中老年女性,美国ACR(美国风湿病学会)统计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∶7,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、发病率渐增的趋势。
病因不明,与“中枢敏化”相关
纤维肌痛症目前病因不明,它的出现通常始于某个突发事件,如身体创伤、外科手术、感染或严重的心理压力等。也有患者表示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累积,并未伴随上述所说的诱因。
目前普遍认为纤维肌痛症的发病机制为“中枢敏化”,即大脑和脊髓处理痛觉方式失常、过度敏感造成。通俗地说就是身体处理痛觉的中枢出了问题,本来“被蚊子咬了一口的痛觉”被中枢当成“给石头砸了一下的痛觉”传递给大脑皮层,使得身体对痛觉异常敏感,从而“哪哪都痛”。
没有特效药但症状可缓解
如果自己或周边的亲人有上述症状,建议至医院就诊,由风湿免疫科的专科医生来诊断筛查。
临床上诊断纤维肌痛症常采用2016年ACR的诊断标准:
①本病的疼痛一定是全身性的,5个区域(左侧上肢、右侧上肢、左侧下肢、右侧下肢、轴向区域)内至少4个区域出现疼痛(不包括颌部、胸部、腹部);
②疼痛及疲乏、睡眠障碍等症状一定是慢性的,要求持续在相同水平至少3个月以上;
③仅有疼痛症状和压痛点并不充分,一定要关注本病的6大核心症状:疼痛、压痛、睡眠障碍、疲劳、患者躯体功能下降和精神情感的异常,以及患者对自身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价;
④本病诊断无需排除其他临床重要疾病的存在。
治疗纤维肌痛症的目的是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循序渐进,采用从非药物治疗到药物治疗递进的模式。
纤维肌痛症目前尚没有解药、特效药。得了这个病,患者会感觉自己得了无药可治的绝症,一直与疼痛作斗争,对未来充满焦虑和迷惘,但不要因此绝望,结合药物治疗、运动、疾病管理和养成良好健康习惯,症状是可以缓解的。
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茅建春 李芸洁)
治疗方法
【非药物治疗】
1.锻炼。建议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,如游泳、慢跑、步行和力量训练活动可以减少疼痛和睡眠问题。气功、八段锦、瑜伽或太极拳等运动也能帮助解决睡眠、压力等问题。建议维持时间每次30-40分钟,每周4次的频率进行锻炼。
2.中医康复理疗。适度推拿、按摩可以帮助放松和伸展紧绷的肌肉,改善血液循环。针灸、水疗、温泉疗法等也可以帮助减轻疼痛。
3.放松身心。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情绪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除了自己调整心态外,还可以结合冥想、打坐等。
4.设定睡眠时间表。减少非正常睡眠时间,如:白天不要小睡。每晚固定时间上床睡觉;确保休息的环境是黑暗、安静、舒适的;睡觉前不要喝含咖啡因或酒精饮料,并限制其他液体的摄入,由此可以减少夜间起夜的需要。
5.充足均衡营养摄入,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、高糖食物。不要挑食。
【药物治疗】
如果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,就需要药物介入。
研究表明,国内纤维肌痛患者常常耗费两年以上的时间、平均就诊于3.7个医生才能被确诊,甚至有的患者用了10年时间才能得以确诊。患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会遭受药物的损害,如服用非甾体止痛药、糖皮质激素、生长激素、羟丁酸钠、强阿片类等药物,但疼痛无明显缓解,这也是符合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——中枢敏化而非炎性疼痛。所以,及时就医很重要,由风湿专科医生判断病情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、环苯扎林、普瑞巴林、度洛西丁、米那普仑、哌替比索、加巴喷丁等。
【中医药治疗】
纤维肌痛综合征属中医学痹证之周痹、气痹。《灵枢、周痹》曰: “周痹之在身也,上下移徙随脉,其上下左右相应,间不容空,愿闻此痛,在血脉之中邪?将在分肉之间乎?” “此内不在脏,而外未发于皮,独居分肉之间,真气不能周,故名曰周痹。”这说明本病病机是真气不能周于分肉之间,但病因不是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所致,而是与情志有关。
《中藏经》中说: “气痹者,愁思喜怒过多,则气结于上……宜节忧思以养气,慎喜怒以全真”。明代李梴在《医学入门》中说: “周身掣痛者,谓之周痹,乃肝气不行也”。故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失调,忧思郁怒使肝失调达,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血行受阻,脉络淤滞而致,周身疼痛而发病。
气郁日久化火则焦虑易怒,火忧心神则难以人寐,上扰清窍则头痛,肝郁乘脾则见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。另“肝者,罢极之本”,主耐疲劳,郁久伤肝则见疲乏无力之症。故本病病因乃“肝郁致痹”发生诸多症状。治疗以舒肝解郁以通痹,肝气一舒,气行血畅,气滞血淤得解而诸症渐除。